水產養殖業是人類利用可供養殖(包括種植)的水域,按照養殖對象的生態習性和對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不同,運用水產養殖技術和設施,從事水生經濟動、植物養殖,為農業生產部門之一。按水域性質不同分為海水養殖業和淡水養殖業。按養殖、種植對象,分為魚類、蝦蟹類、貝類,及藻類、芡、蓮、藕等。

行業背景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科技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已明確將“農業精準作業和信息化”,“水產健康養殖與疾病防控”納入優先主題,建設現代化的水產養殖業,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水產養殖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成為我國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水產發展的重要任務。
目前隨著我國土地資源緊缺,水產養殖池塘逐步老化,病害多發,效益下降等問題突出,如何提高養殖產品品質,直接增加漁民的經濟收入,實現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化水產養殖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傳統粗放水產養殖方式,采用人工觀察,單純靠經驗進行水產養殖的方法很容易在養殖過程中造成調控不及時,反饋較慢,出現“浮頭”和大面積死亡等現象,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傳統的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水產養殖精準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物聯網智慧水產養殖
所謂智能化水產養殖是指將工程技術、機械設備、監控儀表、管理軟件和無線傳感等現代技術手段用于水產養殖生產,養殖戶可以實時掌控池塘水質環境信息,及時獲取異常報警信息及水質預警信息,并可以根據水質監測結果,實時調整控制設備,實現水產養殖的科學養殖與管理,最終實現節能降耗、綠色環保、增產增收的目標。
智能化水產養殖是一種環保型、節水型、高產值的養殖模式,對促進我國水產養殖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水體檢測要素
水產養殖常用傳感器有溫度傳感器、水質pH傳感器、電導率傳感器、溶解氧傳感器、濁度傳感器、氨氮傳感器。它們都是水產養殖水體檢測必不可少的儀器。

系統架構圖

水產養殖監測站
水質監測站可以實現池塘養殖環境的量化智能管理。以浮標為載體,集成了化學分析儀器和各種水質傳感器,并結合先進的數據采集處理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對水質環境進行全天候實時在線監測,并上傳數據至云平臺服務器。通過云平臺可以實現實時隨地數據查詢、數據記錄、現場監控、遠程控制、超限報警等功能。廣泛應用于池塘養殖、海洋養殖、循環水養殖、水庫養殖等場合。

水質傳感器可以連續監測水質pH、電導率、溶解氧、濁度、氨氮、水溫等指標。智能網關通過數據采集和數據傳輸兩部分可以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至后臺服務器,并將數據詳情顯示在云平臺上供用戶查詢。同時,為了針對水質出現狀況時能及時作出反應,平臺可進行實時報警功能,及時告知用戶數據超標現象,并且可根據數據閥值設置聯動現場相關設備,及時解決水質變化問題。

部分產品展示

信息管理平臺


